3月9日,“西南交通大学-中铁十四局盾构前沿技术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在南京举办。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梁文灏、卢春房、王明洋及多位行业专家的见证下,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何川与中铁十四局党委书记、董事长周长进共同为研究院揭牌。
揭牌仪式
此次会议由西南交通大学、中铁十四局和南京市浦口区政府共同举办。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江苏省铁路集团,浦口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中国铁建总部、铁四院等单位代表,中铁十四局有关部门、大盾构产业链相关单位共计60余人参加会议。中铁十四局纪委书记陈明主持成立大会。
中铁十四局与西南交通大学从2004年在南京长江隧道首次携手合作,已在重难点工程科技攻关、盾构智能掘进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此次成立的盾构前沿技术研究院,由何川院士担任院长,周长进担任执行院长,将聚焦盾构前沿技术领域,强化资源整合,提升创新服务能力,建立起“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全链条机制,在南京打造世界级盾构技术“策源地”,为盾构行业的科技进步注入强劲动力。
学术交流会期间,钱七虎院士、何川院士分别以《盾构TBM工程若干挑战问题的学习与思考》《盾构隧道前沿技术与最新进展》为题作主题报告,围绕行业战略视角、前沿技术规划等方面同与会人员共话中国盾构技术未来发展。卢春房院士主持交流会。
会上,中国铁建科技创新与数字化部总经理代敬辉对盾构前沿技术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盾构前沿技术研究院是中国铁建“1+9+N”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铁建塑造发展新动能、培育发展新优势的又一重要举措,必将推动中国大盾构技术大跨步迈进。
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晏启祥致辞时表示,研究院的成立是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的重要举措。双方将在平台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等方面深度合作,打造原创性技术突破的主阵地、人才培养的新高地、成果转化的示范地,推动盾构技术迈向智能化、绿色化。
浦口区区长王国平致辞时表示,研究院的成立是浦口落实“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要求的具体行动。浦口区将一如既往做好保障,在政策扶持、资源对接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期待研究院立足浦口、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加快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盾构技术“策源地”。
周长进在致辞中,对各位院士专家对中铁十四局大盾构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介绍,中铁十四局坚持“专业聚焦+创新驱动”,率先实现了大盾构穿越“江河湖海城”等“五个全覆盖”,已掌握“十大核心技术”,拥有“五大核心技术群”。周长进表示,一直以来中铁十四局与西南交通大学紧密合作、成果显著,此次战略携手,是对党中央“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战略部署的坚定践行,是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积极探索。希望在院士专家的支持指导下,研究院能够聚焦智能掘进、绿色低碳、超深地下等方向,不断丰富中国铁建打造“1+9+N”科技创新体系战略合作成果,推动盾构技术跨界创新,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盾构技术是“国之重器”,是推动现代隧道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我国正加速迈向“交通强国”新征程,轨道交通、水下隧道等大型和超级盾构隧道工程急需突破盾构技术“卡脖子”难题,面临大断面、长距离、高水压、复杂地质盾构施工技术等新挑战,特种盾构及特种盾构施工技术逐渐涌现,盾构施工技术在迈向少人化、无人化、智能化、绿色化等过程中还亟需加快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创新。
目前,中铁十四局大盾构已完成21次穿长江、6次穿黄河、11次穿海、多次穿越城市核心区,掘进总里程超150公里,拥有丰富的施工实践经验和技术积累,西南交通大学在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领域的深厚学术积淀,双方的合作,将加快培育地下空间开发新质生产力,为我国隧道与地下工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未来,研究院拟建成“三中心一部一平台”的组织架构,聚焦盾构前沿技术、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与高端装备等领域,开展盾构隧道交叉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打造隧道工程交叉创新团队,力争三年内形成一批国际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五年内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引领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方向迈进。(林 凤 李桂香 宋新宇 曹东森)